殘羹剩飯的成語故事
拼音cán gēng shèng fàn
基本解釋吃剩的飯菜,比喻別人取用后剩下的一點兒東西。
出處梁實秋《窮》:“不曾看見兩個窮人搶食半盂殘羹剩飯。”
暫未找到成語殘羹剩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殘羹剩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殘花敗柳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
酒囊飯袋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飯囊酒甕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云。”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
家常便飯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常詞官好做,家常飯好吃。” |
風卷殘云 | 唐 戎昱《霽雪》:“風卷殘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
茶余飯后 | 元 關漢卿《斗鵪鶉 女校尉》套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
抱殘守缺 |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
飯牛屠狗 | 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 |
禮先一飯 | 清·錢謙益《答王于一秀才論人》:“以仆禮先一飯,為識路之老馬。” |
殘兵敗將 |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如今追擊殘兵敗將,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
風燭殘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只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勝殘去殺 |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
禮先壹飯 | 《國語·越語上》:“句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亦作“禮先一飯”。 |
塵羹涂飯 |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
飯囊衣架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空一帶江山,江山如畫;止不過飯囊,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
生米煮成熟飯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等到生米煮成熟飯,他老人家也賴不到那里去了。” |
自相殘殺 | 《晉書 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
茍延殘喘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茍存延喘,百念皆已灰滅。” |
飯坑酒囊 | 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
殘缺不全 | 毛澤東《論持久戰》十二:“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 |
粗茶淡飯 | 宋 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自號四休居士。山谷問其說,四休笑曰:‘粗茶淡飯飽即休。’” |
指雁為羹 | 元 宋方壺《醉花陰 趕蘇卿》:“當初指雁為羹,似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
除殘去穢 | 《后漢書·梁統傳》:“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為務,政理以去亂為心。” 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待。” |
三茶六飯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快嘴李翠蓮記》:“做得粗,整得細,三茶六飯一時備。” |
甌飯瓢飲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曾友于》:“汝父母皆不知,我豈惜甌飯瓢飲乎?” |
余錢剩米 |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有余錢剩米的,即用其體力或腦力勞動所得,除自給外,每年有余剩。” |
老弱殘兵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 |
斷墨殘楮 | 明 王世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獨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遂與仲溫并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