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巍巍的成語故事
拼音hè hè wēi wēi
基本解釋顯赫高大的樣子。
出處唐 韓愈《賀冊尊號表》:“眾美備具,名實相當,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暫未找到成語赫赫巍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赫赫巍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赫赫有名 | 晉 常璩《華陽國志 先賢士女》:“臨州郡雖無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 |
巍然屹立 | 梁啟超《新民說》第三節:“吾國夙巍然屹立于大東,環列皆小蠻夷,與他方大國,未一交通。” |
烜赫一時 | 宋 王安石《上杜學士書》:“雖將相大臣,氣勢煊赫,上所尊憲。” |
赫赫炎炎 | 〗《詩經 大雅 云漢》:“旱既大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無所。”《漢書 敘傳下》:“勝、廣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陽。” |
明明赫赫 | 《詩經 大雅 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
赫赫之光 | 漢 楊雄《法言 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
赫赫聲名 | 唐·張籍《送白賓客分司東都》:“赫赫聲名三十春,高情人獨出塵埃。” |
巍然聳立 | 孫世愷《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在天安門右前方,巍然聳立著一坐雄偉壯麗的大廈,這就是人民大會堂。” |
巍巍蕩蕩 | 語出《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蕩蕩,廣遠之稱也。” |
赫赫有聲 | 清·汪琬《宋既庭五十壽序》:“赫赫有聲屋間。” |
赫赫揚揚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診崇》:“赫赫揚揚,日出東方。” |
憚赫千里 | 《莊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 |
赫然而怒 | |
顯赫一時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憲傳》:“權貴顯赫,傾動京都。” |
顫顫巍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3回:“賈母扶著小丫頭,顫顫巍巍站起來,答應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 |
赫赫之名 | 晉·陳壽《三國志·傅叚傳》:“故當時無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
顯赫人物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從此,劉麻子就成了雙水村一個顯赫人物。” |
赫赫之功 | 《大戴禮·勸學》:“無綿綿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
赫赫時名 | 唐·戴叔倫《暮春感懷》詩:“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 |
赫斯之威 | 《晉書·應詹傳》:“陛下宜奮赫斯之威,臣等當得負戈前驅,庶憑宗廟之靈,有征無戰。” |
薰天赫地 | 唐·張九齡《南陽道中》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嘗薰赫。” |
聲勢赫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卷:“許氏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 |
赫斯之怒 | 《詩經·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
熏天赫地 | 唐 張九齡《南陽道中》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嘗熏赫。” |
聲名赫奕 | 宋·陸游《送襄陽鄭帥唐老》詩:“聲名赫奕動夫子,家世富貴連椒房。” |
巍然不動 |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 |
赫赫魏魏 | 唐·歐陽詹《回鸞賦》:“神其精而杰其質兮,赫赫魏魏以昂昂。” |
門庭赫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上岸,先打聽繆千戶消息,見說繆千戶正在陳友定幕下,當道用事,威權隆重,門庭赫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