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角蚊睫的成語故事
拼音wō jiǎo wén jié
基本解釋蝸:蝸牛;睫:眼睫毛。蝸牛的角,蚊子的眼睫毛。形容極為狹小的境地。
出處北周·庾信《小園賦》:“陸機(jī)則兄弟同居,韓康則舅甥不別。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暫未找到成語蝸角蚊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蝸角蚊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涯海角 |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轉(zhuǎn)彎磨角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二回:“錦云笑道: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讀做‘霜霜快快’,把‘轉(zhuǎn)彎磨角’讀做‘轉(zhuǎn)彎磨祿’,滿口都是古音,他還說人講究古音。”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dāng)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 |
嶄露頭角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jìn)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
牛角掛書 |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鼠入牛角 |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玢》:“奈何吾子孫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勢當(dāng)漸小爾!” |
鉆牛角尖 | 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別死鉆牛角尖。” |
鼓角齊鳴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
口角風(fēng)情 | 清·李漁《比目魚·聯(lián)班》:“那些用小錢的主子,只還他些口角風(fēng)情罷了。” |
兔角牛翼 | 章炳麟《國故論衡·明見》:“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萬論若兔角牛翼矣。” |
牛角書生 | 《新唐書 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拐彎抹角 | 元 秦簡夫《東堂老》:“轉(zhuǎn)彎抹角,可早來到李家門首。” |
蝸行牛步 | |
勾心斗角 | 唐 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
迫在眉睫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yuǎn)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鉤心斗角 | 唐 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
牛角之歌 | 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jī)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后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 |
披毛戴角 |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學(xué)人不負(fù)師機(jī),還免披毛戴角也無?” |
眉睫之內(nèi)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yuǎn)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日角偃月 | 晉·袁宏《后漢紀(jì)·順帝紀(jì)上》:“[梁后]選入掖庭,相工茅通見之,驚曰:‘此所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未嘗見之。’于是以為貴人。” |
麟角鳳嘴 | 漢 東方朔《海內(nèi)十洲記》:“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xù)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xù)弓駑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 |
吹角連營 | 宋 辛棄疾《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蝸角斗爭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 |
羚羊掛角 | 宋 嚴(yán)羽《滄浪詩話 詩辨》:“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泊。” |
口角生風(fēng)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這樣罵人的時候卻是口角生風(fēng),不再有‘這個是’的打攪了。” |
天涯地角 | 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陰謀詭計 面無由,但以情企。” |
學(xué)如牛毛,成如麟角 | 南宋·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第13卷:“學(xué)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蔣之《萬機(jī)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