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樹搜根的成語故事
拼音bá shù sōu gēn
基本解釋比喻追究到底,徹底查問。
出處見“拔樹尋根”。
暫未找到成語拔樹搜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拔樹搜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樹百獲 | 先秦 管仲《管子 權修》:“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
一根一板 | |
一毛不拔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上樹拔梯 | 宋 曉瑩《羅湖野錄》第一卷引宋 黃庭堅與興化海老手帖:“此事黃龍興化亦當作助道之緣,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樹拔卻梯也。” |
上根大器 | |
不拔一毛 | 宋 秦觀《浩氣傳》:“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愛者至于摩頂放踵。” |
不拔之志 | 《南史·沈約傳》:“執不拔之志,高臥東南。” |
不攻自拔 | 《梁書·武帝紀》:“糧食既足,士眾稍多,圍守兩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臥取之耳。” |
不根之論 | 《漢書 嚴助傳》:“朔、皋不根持論,上頗俳優畜之。 |
不根之談 | 清 沈濤《交翠軒筆記》第四卷:“揚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與死同音,乃改為喜。此不根之談也。” |
不能自拔 |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東搜西羅 | 許地山《空山靈雨 補破衣的老婦人》:“我們所為,原就和你一樣,東搜西羅,無非是些綢頭布尾,只配用來補補破衲襖罷了。” |
舉鼎拔山 | 明·張四維《雙烈記·虜驕》:“王基霸業今朝定,舉鼎拔山蓋世強。” |
云樹之思 | 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
云樹遙隔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六回:“侄自與叔大人歡會,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樹遙隔,山川相阻,未得再親慈誨。” |
倚天拔地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至杜陵,負其倚天拔地之材,更欲駕《風》、《騷》而上之,則有所不能。” |
六根清凈 | 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愿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凈。” |
六根清靜 |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
再實之木根必傷 | 南朝·宋·范嘩《后漢書·馬皇后紀》:“常觀富貴之家,祿位重疊,猶再實之木,其根必傷。” |
再實之根必傷 | 《淮南子 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 |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 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圣人之于民,亦類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
出類拔群 | 《梁書·劉顯傳》:“竊痛友人沛國劉顯,韞櫝藝文,研精覃奧,聰明特達,出類拔群。” |
出類拔萃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圣人之于民,亦類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
出群拔萃 | 唐·韓愈《與崔群書》:“誠知足下出群拔萃,無謂仆何從而得之也。” |
刀山劍樹 | 《阿含經 九眾生居品》:“設罪多者當入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 |
刃樹劍山 | |
切樹倒根 | |
刨樹搜根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聽這部書,也不過逢場作戲,看這部書,也不過走馬觀花。真個的,還把有用精神置之無用之地,費這閑心去刨樹搜根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