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烈的成語故事
拼音kāng kǎi jī liè
基本解釋見“慷慨激昂”。
出處《元史·小云石海涯傳》:“燧見其古文綃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p>
暫未找到成語慷慨激烈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慷慨激烈)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慷慨悲歌 | 晉 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
興高采烈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
轟轟烈烈 | 宋 文天祥《沁園春 題張許雙廟》詞:“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轟轟一場?!?/td> |
慨當以慷 | 漢·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td> |
慷慨淋漓 |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六回:“先頒發一篇檄文,說得堂堂正正,慷慨淋漓。” |
激將法 |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切敵人的‘挑戰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td> |
慷慨激昂 | 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td> |
烈火轟雷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性子又烈火轟雷似的,煞是不好說話?!?/td> |
慷慨解囊 | 明 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只要下山?!?/td> |
余業遺烈 | 《戰國策·劉向書錄》:“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余業遺烈,流而未滅?!?/td> |
激薄停澆 | 《梁書 明山賓傳》:“此言足使還淳反樸,激薄停澆矣?!?/td> |
烈女不更二夫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夫人怒欲悔親,依舊要將鶯鶯與鄭恒,焉有此理?道不得個‘烈女不更二夫’?!?/td> |
感慨系之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
風激電飛 | 《三國志 蜀志 郤正傳》:“云合霧集,風激電飛,量時揆宜,用取世資?!?/td> |
遺德馀烈 | |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td> |
請將不如激將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td> |
興高彩烈 | 魯迅《準風月談·華德焚書異同論》:“這里的黃臉干兒們,也聽得興高彩烈。” |
慷慨仗義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里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么樣的人?!?/td> |
感慨萬端 | 季羨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萬端嗎?” |
干柴烈火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今日天緣湊巧,竟賞了他,真是一對烈火干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里拆的開?!?/td> |
熊熊烈火 |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35回:“冥器杌椅車轎,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 |
遺德休烈 | 宋·王珪《賜韓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朕蒙遺德休烈,既已布澤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賦爵,庸敢后乎!” |
慷慨陳詞 | 宋 陸九淵《荊國文公祠堂記》:“則疇昔從容問學,慷慨陳義,而諸君子之所深與者也?!?/td> |
沽激虛名 |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第22卷:“康節先公深達世務,不以沽激取虛名如此?!?/td> |
激昂慷慨 | 清 歸莊《顧天石詩序》:“太白《古風》,而寄托深遠,激昂慷慨,前無古人。” |
遺休余烈 | 宋 歐陽修《尊皇太后冊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獲承之,以繼我仁考之遺休余烈?!?/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