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聲斂息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形容靜悄悄不出聲息。《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漢·蔡邕《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臣邕怔營慚怖,屏氣累息,不知所自投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連連屏聲斂息,不敢作聲。”
出處《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漢·蔡邕《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臣邕怔營慚怖,屏氣累息,不知所自投處。”
例子連連屏聲斂息,不敢作聲。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
基礎信息
拼音píng shēng liǎn xī
注音ㄆ一ㄥˊ ㄕㄥ ㄌ一ㄢˇ ㄒ一
繁體屏聲斂息
感情屏聲斂息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狀語;指悄不出聲。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屏聲斂息的意思解釋、屏聲斂息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口一聲 | 猶口口聲聲。 |
一口同聲 | 猶一口同音。 |
一吠百聲 |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一聲不吭 | 一句話也不說。 |
一聲不響 | 指不發出一點聲音。 |
一息萬變 | 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有很多變化。形容變化很多很快。 |
一息奄奄 | 只有微弱的一口氣。形容垂死之狀。 |
一息尚存 | 還有一口氣。指到了生命的最后階段。 |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 吠:狗叫。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 吠:狗叫。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一迭連聲 | 迭:重復。一遍又一遍接連地說。 |
萬籟無聲 | 一點聲音也沒有。多形容自然環境的清靜或冷清。 |
萬賴無聲 |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
下氣怡聲 | 下氣:態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度恭順。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不聲不吭 | 吭:出聲。不說話,不出聲。 |
不聲不響 | 不說話,不出聲。 |
不聲不氣 | 指不說話;不出聲。 |
不遑寧息 | 沒有閑暇的時間過安寧的日子。指忙于應付繁重或緊急的事務。同“不遑寧處”。 |
不露聲色 | 露:顯露;聲:說話的聲音或語氣;色:臉上的表情。指不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聲音、語氣和表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 |
與時消息 | 指事物無常,隨時間的推移而興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
與民休息 | 與:幫助;休息:修養生息。幫助人民休養生息。 |
丑聲遠播 | 壞名聲傳播得很遠。 |
東聲西擊 | 猶言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此方,實際卻攻彼方。 |
東窗消息 | 見“東窗計”。 |
九疊云屏 | 疊:重疊。屏:屏障。比喻瀑布高遠的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