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筆磬折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簪:插戴。古代插筆備禮,躬身作揖,表示恭敬。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基礎(chǔ)信息
拼音zān bǐ qìng zhé
注音ㄗㄢ ㄅ一ˇ ㄑ一ㄥˋ ㄓㄜˊ
繁體簮筆磬摺
感情簪筆磬折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qiáng)附會(huì)(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dòng)(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jī)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shì)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簪筆磬折的意思解釋、簪筆磬折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為商業(yè)用語;商品按原價(jià)扣除百分之幾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點(diǎn)不差。 |
浪費(fèi)筆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末大必折 |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quán)重,危及上級(jí)。 |
援筆立就 | 一拿起筆瞬間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折節(jié)讀書 | 折節(jié):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xí),發(fā)憤讀書。 |
賠了夫人又折兵 | 賠:蝕本;折:虧損。比喻想算計(jì)別人;反而遭受雙重?fù)p失。 |
損兵折將 | 軍士和將領(lǐng)都遭到損失。 |
斗折蛇行 |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jìn)。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拉枯折朽 | 同“摧枯拉朽”。 |
磬竹難書 | 罄:用盡;竹:竹簡,用以寫字;書:寫。用盡竹子也難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后泛指事實(shí)多,寫不完。 |
蠹眾木折 | 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zāi)禍。 |
口誅筆伐 | 口:指言語;誅:責(zé)罰;筆:指文字。伐:征討。用言語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
蟾宮折桂 | 蟾宮: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shí)代比喻應(yīng)考得中。 |
大手筆 | 指?jìng)ゴ蟮闹骰虼笮袆?dòng)。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折腰:下拜,彎腰行禮。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 |
舞筆弄文 | 猶舞文弄墨。 |
春秋筆法 | 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
董狐直筆 | 董狐:春秋時(shí)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jù)事實(shí),如實(shí)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shí),不阿權(quán)貴的正直史家。 |
寧折不彎 | 本指白楊木受到外力作用,只會(huì)斷折,不會(huì)彎曲變形。后用來比喻寧可死也絕不屈服妥協(xié)。 |
厭難折沖 | 指能克服困難,抗敵取勝。 |
秉筆直書 | 秉:握。書寫史實(shí)不隱諱。 |
投筆從戎 | 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投:扔掉。 |
折戟沉沙 |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戟被折斷沉沒在泥沙里。形容失敗得十分慘重。 |
下筆成文 |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
摧眉折腰 | 低眉彎腰。形容沒有骨氣,巴結(jié)奉承。 |
弓折刀盡 | 比喻戰(zhàn)斗力沒有了,無法可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