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蘇暍醒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使枯槁者復(fù)蘇,使中暑者蘇醒。形容苦難者得救,重獲生機。
出處金·王若虛《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自吾令下車,賦役以平,刑罰以清……槁蘇暍醒,民飽而嬉,相忘乎無事。”
基礎(chǔ)信息
拼音gǎo sū ér xǐng
注音ㄍㄠˇ ㄙㄨ ㄦˊ ㄒ一ㄥˇ
繁體槀蘇暍醒
感情槁蘇暍醒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槁蘇暍醒的意思解釋、槁蘇暍醒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槁項黃馘 | 杭:枯干;項:頸項;馘:臉。頸項枯瘦,面色蒼黃。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
槁木死灰 | 干枯的樹木;冷卻的灰燼。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極或?qū)σ磺惺虑闊o動于衷、冷漠無情。槁:干枯。 |
形如槁木 | 槁:枯干。形體像枯干的樹木一樣。 |
如夢初醒 |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fā)下;剛剛明白過來。 |
蘇武牧羊 | 蘇武:漢朝時人。蘇武寧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
鹿走蘇臺 | 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 |
心如槁木 | 猶心若死灰。 |
獨清獨醒 | 獨自清白,獨自覺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
醒聵震聾 | 猶言振聾發(fā)聵。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fā)。 |
形槁心灰 | 槁:枯干。形容身體消瘦不堪,心境極為冷漠,毫無生氣。 |
昏迷不醒 | 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
一噴一醒 | 原指斗雞用水噴,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動督促。 |
大夢初醒 | 象做了一場大夢才醒。比喻被錯誤的東西蒙蔽了許久,開始醒悟過來。 |
死灰槁木 | 比喻枯寂而沒有生機。 |
發(fā)蒙振槁 | 發(fā):揭開;蒙:蒙蓋物;振:抖動。揭開蒙蓋物,搖掉將落的枯葉。比喻輕而易舉。 |
人事不醒 | 見“人事不省”。 |
蘇海韓潮 |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
死而復(fù)蘇 | 復(fù):又,再;蘇:醒過來。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
如醉方醒 | 方:剛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指蘇州、杭州比天堂還要美好。 |
如夢方醒 | 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fā)下,剛剛明白過來。 |
韓海蘇潮 |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
灰心槁形 | 形容意志消沉,形體枯槁。 |
韓潮蘇海 |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
槁形灰心 | 形容身體衰弱,意志消沉。 |
形容枯槁 | 身體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黃。枯槁:枯萎;枯干。 |
折槁振落 | 把枯樹枝折斷,把枯樹葉搖下來。比喻輕易不費力。 |
執(zhí)迷不醒 | 猶執(zhí)迷不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