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丘qiū(ㄑ一ㄡ)
⒈ 同“丘”。《玉篇·丠部》:“丠,虛也,聚也,冢也。……?、丘,并同丠。”《穆天子傳》卷二:“天子升于昆侖之丠。”
統(tǒng)一碼
?字UNICODE編碼U+3400,10進(jìn)制: 13312,UTF-32: 00003400,UTF-8: E3 90 80。
?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jǐn)U充A區(qū)(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 ?的意思、基本解釋,?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4畫
《正字通》同丘。《風(fēng)俗通》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象形。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丘【卷八】【丘部】
土之高也,非人所爲(wèi)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崐崘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爲(wèi)丘。象形。凡丘之屬皆從丘。今隷變作丘。,古文從土。去鳩切
說文解字注
(丘)土之高也。大司徒注曰。土高曰丘。非人所爲(wèi)也。釋丘曰。非人爲(wèi)之丘。謂非人力所爲(wèi)也。從北。從一。會意。去鳩切。古音在一部。讀如欺。漢時讀入今之尤韻。故禮記嫌名注曰。宇與禹、丘與區(qū)之類。漢時區(qū)亦去鳩切也。一、地也。釋從一之意。人凥在丠南。故從北。釋從北之意。中邦之凥在昆侖東南。昆侖下當(dāng)有丘字。嫌人居不必在丘南。故言倉頡造字之初取意於此。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爲(wèi)丘。淮南墬形訓(xùn)注曰。四方而高曰丘。象形。與上會意別。凡丠之屬皆從丠。
(?)古文從土。從土猶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