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弞shěn(ㄕㄣˇ)
⒈ 古同“哂”,微笑:“昔孫叔未進(jìn),優(yōu)孟見弞。”
⒉ 長(zhǎng)(cháng ):“(丙山)其木多樣檀,多弞杻。”
統(tǒng)一碼
弞字UNICODE編碼U+5F1E,10進(jìn)制: 24350,UTF-32: 00005F1E,UTF-8: E5 BC 9E。
弞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弞的意思、基本解釋,弞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弞【寅集下】【弓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式忍切《集韻》矢忍切,音矧。《說文》笑不壞顏曰弞。從欠,引省聲。《宋書·王弘傳》孫叔未進(jìn),優(yōu)孟見弞。展季在下,臧文貽譏。一作哂。
又木名。《山海經(jīng)》丙山,其木多弞杻。
又《廣韻》余忍切《集韻》以忍切,音引。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弞【卷八】【欠部】
笑不壞顔曰弞。從欠,引省聲。式忍切
說文解字注
(吹)出氣也。從欠。從口。昌切。古音在十七部。按吹已見口部。宜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