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蒔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蒔(蒔)shì(ㄕˋ)
⒈ 移植:蒔田。
⒉ 栽種:蒔花。
統一碼
蒔字UNICODE編碼U+83B3,10進制: 33715,UTF-32: 000083B3,UTF-8: E8 8E B3。
蒔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蒔(蒔)shí(ㄕˊ)
⒈ 〔蒔蘿〕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橢圓形,可做香料,亦稱“小茴香”。
⒉ (蒔)
造字法
形聲:從艸、時聲英文
transplant; plant; dill, Anethum graveolens※ 蒔的意思、基本解釋,蒔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蒔
(1) 蒔 shí
(2) 另見 shì
常用詞組
蒔蘿基本詞義
基本詞義
◎ 蒔
蒔 shì
〈動〉
(1) 移栽[植物] [transplant]
蒔,更別種也。從草,時聲。——《說文》
蒔,種也。——《廣雅》。按,分秧勻插蒔。
播時百谷,以時為之。——《虞書》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楊萬里《插秧歌》
(2) 又如:蒔秧(插秧)
(3) 栽種 [cultivate;grow;plant]
廬下蒔雜花。——王夫之《小云山記》
(4) 又如:蒔樹(栽樹)
(5) 另見 shí
康熙字典
蒔【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侍。《博雅》立也。《揚子·方言》更也。《註》爲更種也。《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或作、。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蒔【卷一】【艸部】
更別種。從艸時聲。時吏切
說文解字注
(蒔)更別種。方言曰蒔、立也。蒔、更也。堯典。播時百穀。鄭讀時爲蒔。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從艸。時聲。時吏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