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筭
部首竹部總筆畫13畫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TGAJ統(tǒng)一碼7B6D
筆順ノ一丶ノ一丶一一丨一一ノ丨
名稱撇、橫、點、撇、橫、點、橫、橫、豎、橫、橫、撇、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筭suàn(ㄙㄨㄢˋ)
⒈ 古同“算”,計算。
統(tǒng)一碼
筭字UNICODE編碼U+7B6D,10進(jìn)制: 31597,UTF-32: 00007B6D,UTF-8: E7 AD AD。
筭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an ancient device for working with numbers; count, calculate, figure※ 筭的意思、基本解釋,筭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筭 suàn
〈名〉
(1) (古文為祘。會意。從竹,從弄。“竹”表算籌,《說文》:“常弄乃不誤也。”本義:計算用的籌碼)
(2) 同本義 [chip]
筭,長六寸,計歷數(shù)者。言常弄乃不誤也。——《說文》。按,此字實即祘之小篆。祘象形,筭會意也。與從竹從具之算別。字亦作笇。
(3) 又如:筭人(計算人口以征收賦稅)
(4) 計謀;謀劃 [plot;plan]
長筭屈于短日,遠(yuǎn)跡頓于促路。——晉· 陸機《吊魏武帝文》
(5) 又如:長筭(長遠(yuǎn)的謀劃)
詞性變化
◎ 筭 suàn
〈動〉
(1) 同“算”。計算,謀劃 [calculate]
孟子執(zhí)籌而筭之,萬不失一。—— 枚乘《七發(fā)》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筭。——《后漢書·張衡傳》
計筭鉤畫,分銖不誤。——《新唐書》
(2) 又如:計筭(計算)
康熙字典
筭【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
《集韻》《韻會》《正韻》蘇貫切,音蒜。《說文》長六寸,計歷數(shù)者。從竹從弄,言常弄乃不誤也。
又《類篇》損管切。數(shù)也。《集韻》《韻會》《正韻》亦作算,通作笇。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筭【卷五】【竹部】
長六寸。計歷數(shù)者。從竹從弄。言常弄乃不誤也。蘇貫切
說文解字注
(筭)長六寸。所?計曆數(shù)者。所?二字今補。漢志云。筭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wèi)一握。此謂筭籌。與算數(shù)字各用。計之所謂算也。古書多不別。從竹弄。穌貫切。十四部。言常弄乃不誤也。說從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