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螗
讀音táng注音ㄊㄤˊ繁體螗
部首蟲部總筆畫16畫結構左右
五筆JYVK、JOVK五行火統一碼8797
筆順丨フ一丨一丶丶一ノフ一一丨丨フ一
名稱豎、橫折、橫、豎、橫、點、點、橫、撇、橫折、橫、橫、豎、豎、橫折、橫
部首蟲部總筆畫16畫結構左右
五筆JYVK、JOVK五行火統一碼8797
筆順丨フ一丨一丶丶一ノフ一一丨丨フ一
名稱豎、橫折、橫、豎、橫、點、點、橫、撇、橫折、橫、橫、豎、豎、橫折、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螗táng(ㄊㄤˊ)
⒈ 古書上指一種較小的蟬。
統一碼
螗字UNICODE編碼U+8797,10進制: 34711,UTF-32: 00008797,UTF-8: E8 9E 97。
螗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蟲、唐聲英文
a kind of cicada※ 螗的意思、基本解釋,螗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螗 táng
〈名〉
(1) 一種形體較小的蟬,背表綠色,頭有花冠,喜鳴,聲清亮 [a small cicada]。
(2) 螳螂 [mantis]
鋒蝟斧螗。——柳宗元《平淮夷雅》。 潘緯注:“螗,蟲也。《后漢史》作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