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萚
讀音tuò注音ㄊㄨㄛˋ繁體萚
部首艸部總筆畫11畫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ARCH、ARCG統(tǒng)一碼841A
筆順一丨丨一丨一フ丶一一丨
名稱橫、豎、豎、橫、豎鉤、提、橫撇/橫鉤、捺、橫、橫、豎
部首艸部總筆畫11畫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ARCH、ARCG統(tǒng)一碼841A
筆順一丨丨一丨一フ丶一一丨
名稱橫、豎、豎、橫、豎鉤、提、橫撇/橫鉤、捺、橫、橫、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萚tuò(ㄊㄨㄛˋ)
⒈ 草木脫落的皮或葉。
⒉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根如葵而葉似杏,黃花,莢實。
統(tǒng)一碼
萚字UNICODE編碼U+841A,10進制: 33818,UTF-32: 0000841A,UTF-8: E8 90 9A。
萚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 萚的意思、基本解釋,萚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萚
蘀 tuò
〈名〉
(1) 草木脫落的皮、葉 [fallen barks and leaves]
蘀兮蘀兮,風(fēng)其吹女。——《詩·鄭風(fēng)·萚兮》
八月其獲,十月隕蘀。——《詩·豳風(fēng)·七月》
(2) 草名 [a kind of grass]。根如葵而葉似杏,黃花,莢實
康熙字典
蘀【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6畫
《唐韻》他各切《韻會》闥各切,音託。《說文》草木凡皮葉落陊地爲蘀。《詩·鄭風(fēng)》蘀兮蘀兮,風(fēng)其吹汝。《傳》蘀,槁也。
又《豳風(fēng)》十月隕蘀。
又《西京雜記》葭蘆之未解葉者,謂之紫蘀。
又《字彙補》草名。出甘棗山,葵木而杏葉,見《山海經(jīng)》。《玉篇》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蘀【卷一】【艸部】
艸木凡皮葉落陊地爲蘀。從艸擇聲。《詩》曰:“十月隕蘀。”它各切
說文解字注
(蘀)艸木凡皮葉落陊地爲蘀。陊、落也。鍇本作墮。從艸。擇聲。他各切。五部。詩曰。十月殞蘀。豳風(fēng)文。毛曰。蘀、落也。殞鉉作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