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芄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芄wán(ㄨㄢˊ)
⒈ 〔芄蘭〕多年蔓生草本植物,斷之有白汁,可食。葉對(duì)生,心臟形。花白色,有紫色斑點(diǎn)。莖、葉和種子均可入藥。
統(tǒng)一碼
芄字UNICODE編碼U+8284,10進(jìn)制: 33412,UTF-32: 00008284,UTF-8: E8 8A 84。
芄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艸、丸聲※ 芄的意思、基本解釋,芄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芄 wán
常用詞組
芄蘭康熙字典
芄【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胡官切,音丸。《說文》芄蘭,莞也。《詩·衞風(fēng)》芄蘭之支。《爾雅·釋草》萑,芄蘭。詳萑字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芄【卷一】【艸部】
芄蘭,莞也。從艸丸聲。《詩》曰:“芄蘭之枝。”胡官切
說文解字注
(芄)芄蘭、逗。莞也。釋艸。雚、芄蘭。此莞當(dāng)爲(wèi)雚。說文莞與藺蒲爲(wèi)類。芄蘭與香艸爲(wèi)類。割分異處。非一物。或曰。莞衍字。鄭、陸、郭說芄蘭皆同。許君以芄蘭列於香艸。未審其意同否也。從艸。丸聲。胡官切。十四部。詩曰。芄蘭之枝。說苑亦作枝。今詩作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