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杌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杌wù(ㄨˋ)
⒈ 小凳:杌子。
⒉ 〔杌隉(niè)〕局勢、局面、心情等不安,亦作“阢隉”、“兀臬”。
⒊ 樹沒有枝。
統一碼
杌字UNICODE編碼U+674C,10進制: 26444,UTF-32: 0000674C,UTF-8: E6 9D 8C。
杌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木、兀聲英文
the stump f a tree, hence, sterility; a square stool※ 杌的意思、基本解釋,杌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杌 wù
〈形〉
(1) 樹木無枝丫 [bare]。如:杌樗(光禿的臭椿樹)
(2) 渾然無知 [ignorant]。如:杌杌(癡。呆貌)
(3) 見“杌隉”
詞性變化
◎ 杌 wù
〈動〉
搖,動搖 [shake]
揚翠葉,杌紫莖。——《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 杌 wù
〈名〉
(1) 小矮凳 [low stool]。如:杌坐兒(小凳子);杌床(用繩編制的輕便坐具)
(2) 砍樹剩余的樁子 [stake]
杌,刊余木。——《集韻》
常用詞組
杌隉康熙字典
杌【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兀。《玉篇》木無枝也。《集韻》木短出貌。
又檮杌,人名。亦獸名。見檮字註。
又不安貌。《書·秦誓》邦之杌隉。
又《類篇》魚屈切,音崛。餘木。
又《集韻》魚厥切。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柮【卷六】【木部】
斷也。從木出聲,讀若《爾雅》“貀無前足”之“貀”。女滑切
說文解字注
(柮)檮柮也。舊作也二字。今更正。今人謂木頭爲榾柮。於古義未遠也。從木。出聲。讀若爾雅貀無前足之貀。女滑切。十五部。玉篇當骨切。引說文五骨切。○按二篆、舊先後倒置。今依全書通例正之。亦與梐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