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嚈
讀音yàn注音一ㄢˋ繁體嚈
部首口部總筆畫17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KDJD統(tǒng)一碼5688
筆順丨フ一一ノ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丶
名稱豎、橫折、橫、橫、撇、豎、橫折、橫、橫、豎、橫折鉤、橫、橫、橫、撇、捺、點
部首口部總筆畫17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KDJD統(tǒng)一碼5688
筆順丨フ一一ノ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丶
名稱豎、橫折、橫、橫、撇、豎、橫折、橫、橫、豎、橫折鉤、橫、橫、橫、撇、捺、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嚈yàn(一ㄢˋ)
⒈ 〔嚈氣〕同“咽氣”,人死斷氣。
⒉ 〔嚈噠〕中亞古族名、國名。亦稱“白匈奴”。
統(tǒng)一碼
嚈字UNICODE編碼U+5688,10進制: 22152,UTF-32: 00005688,UTF-8: E5 9A 88。
嚈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嚈的意思、基本解釋,嚈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嚈【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4畫
《集韻》益涉切,音壓。《魏書·明帝紀》神龜二年,吐噠渾,宕昌,嚈噠等國遣使來貢。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咽【卷二】【口部】
嗌也。從口因聲。烏前切
說文解字注
(咽)嗌也。咽者、因也。言食因於是以上下也。從口。因聲。烏前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