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黳
讀音yī注音一繁體黳
部首黑部總筆畫23畫結構上下
五筆ATDO統一碼9EF3
筆順一ノ一一ノ丶フノフフ丶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
名稱橫、撇、橫、橫、撇、點、豎折/豎彎、撇、橫折折/橫折彎、橫撇/橫鉤、捺、豎、橫折、點、撇、橫、豎、橫、橫、點、點、點、點
部首黑部總筆畫23畫結構上下
五筆ATDO統一碼9EF3
筆順一ノ一一ノ丶フノフフ丶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
名稱橫、撇、橫、橫、撇、點、豎折/豎彎、撇、橫折折/橫折彎、橫撇/橫鉤、捺、豎、橫折、點、撇、橫、豎、橫、橫、點、點、點、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黳yī(一)
⒈ 黑痣。
⒉ 黑:“我髯黳數寸,君發白千莖。”
⒊ 黑玉石:“子石如琢玉,遠煙真削黳。”
統一碼
黳字UNICODE編碼U+9EF3,10進制: 40691,UTF-32: 00009EF3,UTF-8: E9 BB B3。
黳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黳的意思、基本解釋,黳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黳【亥集下】【黑部】 康熙筆畫:23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烏雞切《集韻》《韻會》煙奚切,音翳。《說文》小黑子。《廣雅》黑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黳【卷十】【黑部】
小黑子。從黑殹聲。烏雞切
說文解字注
(黳)小黑子。師古漢書注曰。黑子今中國通呼爲魘子。吳楚謂之誌。誌、記也。按魘黳雙聲。從黑。殹聲。烏雞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