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嗷
讀音áo注音ㄠˊ繁體嗷
部首口部總筆畫13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KGQT五行土統(tǒng)一碼55F7
筆順丨フ一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
名稱豎、橫折、橫、橫、橫、豎、橫、橫折鉤、撇、撇、橫、撇、捺
部首口部總筆畫13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KGQT五行土統(tǒng)一碼55F7
筆順丨フ一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
名稱豎、橫折、橫、橫、橫、豎、橫、橫折鉤、撇、撇、橫、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嗷áo(ㄠˊ)
⒈ 象聲詞,愁嘆聲,嘈雜聲:嗷嗷(哀號聲)。嗷嗷待哺(形容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
統(tǒng)一碼
嗷字UNICODE編碼U+55F7,10進(jìn)制: 22007,UTF-32: 000055F7,UTF-8: E5 97 B7。
嗷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口、敖聲英文
loud clamor; sound of wailing※ 嗷的意思、基本解釋,嗷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嗷 áo
<象>
(1) (形聲。從口,敖聲。本義:哀鳴聲)
(2) 同本義 [make a hubbub;whine]
嗷,眾口愁也。——《說文》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对姟ば⊙拧櫻恪?/p>
(3) 又如:嗷然(大喊大叫的樣子)
(4) 叫呼聲;喧雜聲 [cry]
聲嗸儗以寂寥兮。——《楚辭·惜賢》。注:“呼聲也?!?/p>
讒口嗸嗸。——《漢書·劉向傳》。注:“眾聲也。”
(5) 又如:嗷嘈(吵鬧);嗷騷(喧擾,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