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碆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碆bō(ㄅㄛ)
⒈ 古代射鳥用的拴在絲繩上的石箭鏃:“矰碆飛流。”
⒉ 把石頭箭鏃拴在絲繩上,用來射鳥:“則出寶弓,碆新繳。”
統(tǒng)一碼
碆字UNICODE編碼U+7886,10進制: 30854,UTF-32: 00007886,UTF-8: E7 A2 86。
碆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arrow-tip※ 碆的意思、基本解釋,碆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碆【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波。石可爲弋鏃。《史記·楚世家》碆新繳。《馬融·廣成頌》矰碆飛流。本作磻。
又《廣韻》薄波切,音婆。纜繳石。亦音盤。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磻【卷九】【石部】
以石箸隿也。從石番聲。博禾切
說文解字注
(磻)?石箸隿也。隿者、射飛鳥也。者、生絲縷系矰矢而以隿?也。以石箸於謂之磻。戰(zhàn)國策。被礛磻。引微。折淸風而抎矣。從石。番聲。博禾切。十四十七二部合音也。玉篇、廣韻碆字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