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豺chái(ㄔㄞˊ)
⒈ 哺乳動物,貪食,殘暴,常成群侵襲家畜。分布于中國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地(亦稱“豺狗”):豺狼。
統一碼
豺字UNICODE編碼U+8C7A,10進制: 35962,UTF-32: 00008C7A,UTF-8: E8 B1 BA。
豺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漢英互譯
jackal造字法
形聲:從豸、才聲英文
wolf; cruel, wicked, mean※ 豺的意思、基本解釋,豺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豺 chái
〈名〉
(1) (形聲。從豸( zhì),才聲。從“豸”,表示與野獸有關。本義:野獸名。形似犬而殘猛如狼,俗名豺狗) 同本義 [jackal]
豺,狼屬,狗聲。——《說文》。字亦作犲。
豺,狗足。——《爾雅》
豺似狗,白色,有爪牙。迅捷,善搏噬也。——《蒼頡篇·解詁》
豺則祭獸。——《呂氏春秋·季秋》。注:“似狗而長毛,其色黃。
搏豺狼?!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
曹公,豺虎也?!顿Y治通鑒》
(2) 按,一種野犬,比狼小,毛色較黃,膽子也較狼小,有時夜間成群獵食,但多半是單獨或成對出獵,主要吃腐肉或小動物(如家禽)
常用詞組
豺狼,豺狼當道康熙字典
豺【酉集中】【豸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牀皆切,音儕《爾雅·釋獸》豺,狗足。《疏》豺,貪殘之獸。《說文》狼屬。《急就篇·顏師古註》豺,深毛而狗足?!墩滞ā凡?,長尾,白頰,色黃。陸佃云俗云: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棘?!对姟ば⊙拧吠恫蚧?。《疏》豺虎食人。《禮·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陡傻撟謺放c犲通。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豺【卷九】【豸部】
狼屬,狗聲。從豸才聲。士皆切
說文解字注
(豺)狼屬。狗聲。釋獸曰。豺、狗足。許云狗聲。似許長。其聲如犬。俗豺狗。從豸。才聲。士皆切。古音在一部。當入咍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