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怢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怢tū(ㄊㄨ)
⒈ 忽視;不在意:“故美玉蘊于碔砝,凡人視之怢焉。”
統(tǒng)一碼
怢字UNICODE編碼U+6022,10進制: 24610,UTF-32: 00006022,UTF-8: E6 80 A2。
怢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怢dié(ㄉ一ㄝˊ)
⒈ 〔怢蕩〕灑脫,不拘束。
※ 怢的意思、基本解釋,怢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怢【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集韻》他骨切《韻會》陁骨切,音突。《集韻》忽忘也。《王褒·四子講德論》美玉蘊于碔砆,凡人見之怢焉。《註》不分別貌。
又《集韻》他結(jié)切。與佚同。《類篇》佚蕩,易也。或從心。
又《集韻》《類篇》吐內(nèi)切《正韻》他內(nèi)切,音退。《博雅》緩也,忘也。一曰肆也。本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肆也。廣雅曰。?也。忘也。從心。隸聲。他骨切。十五部。廣韻又他內(nèi)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