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韇dú(ㄉㄨˊ)
⒈ 箭筒:“弓鞬韇丸一,矢四發(fā)。”
⒉ 古代占卜用的耆草筒:“筮人執(zhí)策抽上韇。”
統(tǒng)一碼
韇字UNICODE編碼U+97C7,10進(jìn)制: 38855,UTF-32: 000097C7,UTF-8: E9 9F 87。
韇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韇的意思、基本解釋,韇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韇【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畫:24畫,部外筆畫:15畫
《唐韻》《集韻》《韻會(huì)》徒谷切,音獨(dú)。《說文》弓矢韇也。《玉篇》以藏矢。《廣韻》箭筩。《集韻》今謂之胡鹿。《儀禮·士冠禮》筮人執(zhí)筴,抽上韇,兼執(zhí)之,進(jìn)受命於主人。《註》藏筴之器。今時(shí)藏弓矢者,謂之韇丸也。《集韻》亦作皾。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韇【卷三】【革部】
弓矢韇也。從革聲。徒谷切
說文解字注
(韇)弓矢韇也。方言。弓謂之鞬。或謂之?丸。左傳服注云。冰、櫝丸葢也。後書南匈奴傳引方言。藏弓爲(wèi)鞬。藏箭爲(wèi)韇丸。廣雅。鞬、弓藏也。皾?、矢藏也。皆與今方言異。按絫呼之曰韇丸。單呼之曰韇。士冠禮。筮人執(zhí)策抽上韇。注。韇、藏策之器。今時(shí)藏弓矢者謂之韇丸也。亦疑說文本有丸。淺人刪之。從革。聲。徒谷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