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掾
部首扌部總筆畫12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RXEY統(tǒng)一碼63BE
筆順一丨一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名稱橫、豎鉤、提、撇折、橫撇/橫鉤、橫、撇、彎鉤、撇、撇、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掾yuàn(ㄩㄢˋ)
⒈ 原為佐助的意思,后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掾史。掾吏。掾?qū)佟^蜃簟?/p>
統(tǒng)一碼
掾字UNICODE編碼U+63BE,10進(jìn)制: 25534,UTF-32: 000063BE,UTF-8: E6 8E BE。
掾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英文
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officials※ 掾的意思、基本解釋,掾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掾 yuàn
〈名〉
(1) (形聲。從手,彖( tuàn)聲。本義: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稱) 同本義 [minor official]
為沛主吏掾。——《漢書·蕭何傳》。注:“正曰掾,副曰屬。”
方進(jìn)為相,與御史大夫 孔光共遣掾行視。——《漢書·翟方進(jìn)傳》
(2) 又如:掾史(掾曹。官名。分曹治事。多由長官自行辟舉);掾佐(佐助的官吏);掾?qū)?佐治的官吏);掾吏(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稱)
詞性變化
◎ 掾 yuàn
〈動〉
佐助 [assist]
掾,緣也。——《說文》。朱駿聲曰:“掾,本訓(xùn)當(dāng)為佐助之誼,故從手。”
常用詞組
掾吏康熙字典
掾【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以絹切《集韻》《韻會》兪絹切,緣去聲。《說文》緣也。一曰官屬。《玉篇》公府掾史也。《六書故》掾乃屬官通稱。《前漢·蕭何傳》爲(wèi)沛主吏掾。《音義》正曰掾,副曰屬。《後漢·百官志》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
又《馬援傳》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晉書·元帝紀(jì)》辟掾?qū)侔兖N人,時人謂之百六掾。
又《正韻》倪甸切,音硯。義同。《正字通》秦漢官皆有掾?qū)伲裰菘ぷ糍E曰掾,讀若釧,卽穿字去聲。正韻切音非。
又《集韻》重緣切,音傳。掾,馳逐也。◎按史記貨殖傳,椽其閒,此引作掾,誤。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掾【卷十二】【手部】
緣也。從手彖聲。以絹切
說文解字注
(掾)緣也。緣者、衣純也。旣夕禮注。飾衣領(lǐng)袂口曰純。引申爲(wèi)凡夤緣邊際之偁。掾者、緣其邊際而陳掾也。陳掾猶經(jīng)營也。易卦辭曰彖。謂文王緣卦以得其義。然則彖者、掾之叚借字與。漢官有掾?qū)佟U晦颉8痹粚佟h舊注。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掾比三百石。屬比二百石。此等皆翼輔其旁者也。故曰掾。從手。彖聲。以絹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