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縆
讀音gēng gèng注音ㄍㄥ,ㄍㄥˋ繁體縆
部首糹部總筆畫15畫結構左右
五筆XNGG統一碼7E06
筆順フフ丶丶丶丶丶丶丨一丨フ一一一
名稱撇折、撇折、點、點、點、點、點、點、豎、橫、豎、橫折、橫、橫、橫
部首糹部總筆畫15畫結構左右
五筆XNGG統一碼7E06
筆順フフ丶丶丶丶丶丶丨一丨フ一一一
名稱撇折、撇折、點、點、點、點、點、點、豎、橫、豎、橫折、橫、橫、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縆gēng(ㄍㄥ)
⒈ 粗繩子。
⒉ 擰緊(弦):“縆瑟兮交鼓。”
統一碼
縆字UNICODE編碼U+7E06,10進制: 32262,UTF-32: 00007E06,UTF-8: E7 B8 86。
縆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縆gèng(ㄍㄥˋ)
⒈ 竟。
英文
a rope※ 縆的意思、基本解釋,縆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縆
緪 gēng
〈名〉
(1) 〈方〉∶粗繩索 [thick rope]
直上七里,賴其羊腸逶迤,名曰環道,往往有縆索,可得而登也。——《雨中登泰山》引東漢應劭引 馬第伯《封禪儀記》
(2) 又如:縆人(古代神話中用繩子貫泥所做的人);縆伎(走繩索的技藝);縆梯(粗繩所編制的梯子)
詞性變化
◎ 縆 gēng
〈動〉
通“亙”( gèn)。連接,貫串 [connect;join;link]
姱容修態,縆洞房些。——《楚辭》
修涂飛 閣,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縆長樂。——《后漢書·班固傳》
康熙字典
緪【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古恆切《集韻》《韻會》居曾切,音。《說文》大索也。一曰急也。《玉篇》駃疾也。或作。《廣韻》急張。亦作絚。詳絚字註。
又《廣韻》古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鄧切,音。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緪【卷十三】【糸部】
大索也。一曰急也。從糸恆聲。古恒切
說文解字注
(緪)大索也。通俗文。大索曰緪。一曰急也。淮南子曰。張瑟者小弦絚。大弦緩。高氏注曰。絚、急也。王逸注九歌曰。絚、急張弦也。如月之恆傳曰。恆、弦也。本亦作緪。沈重古恆反。按手部揯、引急也。緪與揯音義皆同。從糸。恆聲。古恆切。六部。亦作絚。非從?之絙也。亦古鄧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