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鞏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鞏(鞏)gǒng(ㄍㄨㄥˇ)
⒈ 堅固,結實,使牢固:鞏固。鞏膜。
⒉ 用皮革捆東西:“鞏用黃牛之革”。
⒊ 姓。
統一碼
鞏字UNICODE編碼U+5DE9,10進制: 24041,UTF-32: 00005DE9,UTF-8: E5 B7 A9。
鞏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漢英互譯
consolidate造字法
形聲:從凡、工聲英文
bind; firm, secure, strong※ 鞏的意思、基本解釋,鞏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鞏
鞏 gǒng
〈動〉
(1) (形聲。從革,鞏聲。從“革”,表示與皮革有關。本義:用皮革捆東西)
(2) 同本義 [fasten with a leather band]
鞏,以韋束也。——《說文》
鞏用黃牛之革。——《易·革》
無不克鞏。——《詩·大雅·瞻卬》
(3) 使堅固 [consolidate]。如:鞏固國防
詞性變化
◎ 鞏
鞏 gǒng
〈形〉
(1) 恐懼 [terrorful]
故君子恭而不難,敬而不鞏。——《荀子·君道》
(2) 又如:鞏鞏(恐懼的樣子)
◎ 鞏
鞏 Gǒng
〈名〉
(1) 中國河南省縣名 [Gong county],以在洛水之間,四面皆山,可以鞏固,故名,歷代因之
(2) 姓
常用詞組
鞏固,鞏固陣地,鞏膜炎康熙字典
鞏【寅集中】【工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3畫
《廣韻》與同。(鞏)《唐韻》《正韻》居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音拱。《說文》以韋束也。《易·革卦》鞏用黃牛之革。
又《爾雅·釋詁》鞏,固也。《又》硈,鞏也。《註》硈然堅固。《詩·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
又《揚子·方言》鞏,火乾也。凡有汁而乾謂之煎,東齊謂之鞏。
又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廣韻》縣名。《左傳·昭二十五年》尹文公涉於鞏。《註》於鞏縣涉洛水也。
又羌名。《前漢·趙充國傳》煎鞏,黃羝之屬。《後漢·順帝紀》討鞏唐羌。
又州名。《韻會》唐渭州,宋攺鞏州。
又姓。《左傳·成二年》晉侯使鞏朔獻齊捷於周。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鞏【卷三】【革部】
以韋束也。《易》曰:“鞏用黃牛之革。”從革鞏聲。居竦切
說文解字注
(鞏)?韋束也。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毛曰。鞏、固也。此引伸之義也。易曰。鞏用黃牛之革。革初九辭。王弼曰。鞏、固也。按此與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從革。聲。居竦切。古音在三部。見詩瞻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