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緄
讀音gǔn注音ㄍㄨㄣˇ繁體緄
部首糹部總筆畫14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XJXX統(tǒng)一碼7DC4
筆順フフ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一フノフ
名稱撇折、撇折、提、豎、橫折、橫、橫、橫、豎提、撇、豎彎鉤
部首糹部總筆畫14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XJXX統(tǒng)一碼7DC4
筆順フフ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一フノフ
名稱撇折、撇折、提、豎、橫折、橫、橫、橫、豎提、撇、豎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緄gǔn(ㄍㄨㄣˇ)
⒈ 見“緄”。
統(tǒng)一碼
緄字UNICODE編碼U+7DC4,10進制: 32196,UTF-32: 00007DC4,UTF-8: E7 B7 84。
緄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cord; woven belt; hem; hemming※ 緄的意思、基本解釋,緄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緄【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說文》繡帶也?!对姟で仫L(fēng)》竹閉緄縢?!秱鳌肪i,繩也?!夺釢h·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对]》緄,織成帶也。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p也。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煲幕蜃骶i?!妒酚洝ば倥珎鳌纷噪]以西有綿諸緄戎?!对]》字當(dāng)爲(wèi)混。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緄【卷十三】【糸部】
織帶也。從系昆聲。古本切
說文解字注
(緄)織成帶也。各本無成字。依文選七啓注、後漢南匈奴傳注補。玉篇帶誤章。凡不待翦裁者曰織成。緄帶見後漢書。葢非三代時物也。詩小戎。竹秘緄縢。毛傳曰。緄、繩也。此古義也。而許不取之。過矣。漢碑用爲(wèi)袞字。從糸。昆聲。古本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