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蚶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蚶hān(ㄏㄢ)
⒈ 〔蚶子〕軟體動物,介殼厚而堅實,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鮮美。亦稱“魁蛤”;俗稱“瓦壟子”、“瓦楞子”。
統一碼
蚶字UNICODE編碼U+86B6,10進制: 34486,UTF-32: 000086B6,UTF-8: E8 9A B6。
蚶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蟲、甘聲英文
kind of clam, arca inflata※ 蚶的意思、基本解釋,蚶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蚶 hān
〈名〉
(1) 動物名。俗叫瓦壟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 [blood clam;ark shell],蚶屬的軟體動物,介殼厚,稍呈心臟形,自殼頂出隆起的放射縱線四十多條,像瓦壟。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味鮮美。通稱“蚶子”
[何胤]疑食蚶蠣。——《南齊書·周顆傳》
(2) 又如:蚶菜(赤貝的一種);蚶醬(蚶肉制成的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