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燺
讀音hè注音ㄏㄜˋ繁體燺
部首火部總筆畫18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OYMS統(tǒng)一碼71FA
筆順丶ノノ丶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一丨ノ丶
名稱點、撇、撇、點、點、橫、豎、橫折、橫、豎、橫折鉤、豎、橫折、橫、橫、豎、撇、捺
部首火部總筆畫18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OYMS統(tǒng)一碼71FA
筆順丶ノノ丶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一丨ノ丶
名稱點、撇、撇、點、點、橫、豎、橫折、橫、豎、橫折鉤、豎、橫折、橫、橫、豎、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燺hè(ㄏㄜˋ)
⒈ 古同“熇”,燥。
統(tǒng)一碼
燺字UNICODE編碼U+71FA,10進(jìn)制: 29178,UTF-32: 000071FA,UTF-8: E7 87 BA。
燺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the dry at the fire to roast※ 燺的意思、基本解釋,燺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燺【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集韻》苦浩切,音考。《玉篇》燥也。《廣韻》火乾。《集韻》或省作熇。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熇【卷十】【火部】
火熱也。從火高聲。《詩》曰:“多將熇熇。”火屋切〖注〗臣鉉等曰:高非聲,當(dāng)從嗃省。
說文解字注
(熇)火也。大雅板傳曰。熇熇然熾盛也。易。家人嗃嗃。鄭云。苦之意。是嗃卽熇字也。釋文曰。劉作熇熇。從火。高聲。火屋切。古音在二部。詩曰。多將熇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