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芔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芔huì(ㄏㄨㄟˋ)
⒈ 古同“卉”。
統一碼
芔字UNICODE編碼U+8294,10進制: 33428,UTF-32: 00008294,UTF-8: E8 8A 94。
芔字由三個屮字組成,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芔hū(ㄏㄨ)
⒈ 迅疾。
英文
a general term for plants※ 芔的意思、基本解釋,芔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芔【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3畫
《玉篇》許偉切《正韻》虎委切,音燬。《說文》草之總名也。《揚子·方言》芔,草也,東越揚州之閒曰芔。
又《廣韻》許貴切《玉篇》許胃切,音諱。《天子傳》流涕芔隕。《史記·司馬相如傳》芔然興道而遷義。《註》芔,猶勃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蒞芔歙。《註》林木鼓動之聲。《郭忠恕·佩觿》三十之卉爲百芔,非。卉音先合反,芔音許貴反,二字音義迥別,不應假借。◎按《唐韻》《集韻》等書,芔俱通卉,蓋芔之爲卉,文由隷變,非近代沿寫之訛。《正字通》云:《爾雅》諸經,凡芔皆作卉,非自今始,茲說甚正。郭氏泥古,不可據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卉【卷一】【艸部】
艸之緫名也。從艸屮。許偉切
說文解字注
(卉)艸之緫名也。方言曰。卉、艸也。東越楊州之閒曰卉。從艸屮。三屮卽三艸也。?意。許偉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