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浣huàn(ㄏㄨㄢˋ)
⒈ 洗:浣衣。浣紗。浣雪。浣濯。
⒉ 中國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為上、中、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
統一碼
浣字UNICODE編碼U+6D63,10進制: 28003,UTF-32: 00006D63,UTF-8: E6 B5 A3。
浣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漢英互譯
wash英文
to wash, to rinse※ 浣的意思、基本解釋,浣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浣
澣 huàn
〈動〉
(1) (形聲。從水,完聲。本義:洗衣服)
(2) 同本義 [wash]
浣,濯衣垢也。——《說文》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3) 又如:浣衣(洗衣);浣拭(洗滌擦拭);浣染(洗染)
(4) 洗滌,滌除 [wash;elimite]
湔浣腸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5) 又如:浣雪(洗刷罪名)
詞性變化
◎ 浣 huàn
〈名〉
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為上浣、中浣、下浣,后來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 [any of the three ten-day divisions of a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