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靃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靃huò(ㄏㄨㄛˋ)
⒈ 象聲詞,鳥疾飛聲,也泛指迅疾聲:“雍人縷切,鸞刀若飛,應(yīng)刃落俎,靃靃霏霏。”
⒉ 古通“藿”,豆葉。
⒊ 古地名。
統(tǒng)一碼
靃字UNICODE編碼U+9743,10進(jìn)制: 38723,UTF-32: 00009743,UTF-8: E9 9D 83。
靃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靃的意思、基本解釋,靃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靃【戌集中】【雨部】 康熙筆畫:24畫,部外筆畫:16畫
《唐韻》呼郭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忽郭切,音霍。《說文》飛聲也。雨而雙飛者,其聲霍然。
又《廣韻》《韻會(huì)》《正韻》息委切《集韻》選委切,音髓。《玉篇》露也。
又《廣韻》靃靡,草弱貌。《楚辭·招隱士》薠草靃靡。
又《集韻》靃靃,細(xì)貌。
又《玉篇》綏彼切,音髓。靃靡,草隨風(fēng)貌。亦作霍。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靃【卷四】【雔部】
飛聲也。雨而雙飛者,其聲靃然。呼郭切
說文解字注
(靃)飛聲也。此字之本義也。引伸爲(wèi)揮霍、爲(wèi)靃靡。靃靡音選委切。從雨雔。各本少此三字。今補(bǔ)。呼郭切。五部。俗作霍。雨而雔飛者其聲靃然。說從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