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跲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跲jié(ㄐ一ㄝˊ)
⒈ 絆倒:“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
⒉ (蹄)趾:“得白騾,蹄跲都白,日行二百里。”
統一碼
跲字UNICODE編碼U+8DF2,10進制: 36338,UTF-32: 00008DF2,UTF-8: E8 B7 B2。
跲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hood, cowl, turban; stumble※ 跲的意思、基本解釋,跲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跲 jiá
〈動〉
絆倒 [trip and fall;stumble over]
鼠前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呂氏春秋》
康熙字典
跲【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正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音夾。《說文》躓也。《禮·中庸》言前定則不跲。《疏》言得流行,不有躓蹶。《爾雅·釋言》跲也。
又《廣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音劫。《博雅》代也。
又《廣韻》巨業切《集韻》極業切,音?。
又《集韻》訖立切,音急。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跲【卷二】【足部】
躓也。從足合聲。居怯切
說文解字注
(跲)躓也。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從足。合聲。居怯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