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竧
讀音jìng zhěn注音ㄐ一ㄥˋ,ㄓㄣˇ繁體竧
部首立部總筆畫12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UTMT統(tǒng)一碼7AE7
筆順丶一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ノ
名稱點(diǎn)、橫、點(diǎn)、撇、提、撇、豎、橫折鉤、橫、橫、橫、撇
部首立部總筆畫12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UTMT統(tǒng)一碼7AE7
筆順丶一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ノ
名稱點(diǎn)、橫、點(diǎn)、撇、提、撇、豎、橫折鉤、橫、橫、橫、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竧jìng(ㄐ一ㄥˋ)
⒈ 古人名用字。
統(tǒng)一碼
竧字UNICODE編碼U+7AE7,10進(jìn)制: 31463,UTF-32: 00007AE7,UTF-8: E7 AB A7。
竧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竧zhěn(ㄓㄣˇ)
⒈ 身體端正。
※ 竧的意思、基本解釋,竧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竧【午集下】【立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7畫
《字彙補(bǔ)》從性切,音淨(jìng)。人名。宋有劉竧。
又《篇海》支禁切,音譖。人名。《世史類編》讀。
又《字彙補(bǔ)》仄謹(jǐn)切,音親。身端也。《篇韻》與?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軀【卷八】【身部】
體也。從身區(qū)聲。豈俱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軀)體也。體者、十二屬之總名也。可區(qū)而別之。故曰軀。從身。區(qū)聲。豈俱切。古音在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