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閜
讀音xiǎ kě注音ㄒ一ㄚˇ,ㄎㄜˇ繁體閜
部首門部總筆畫13畫結構上三包圍
五筆USKD五行-統一碼959C
筆順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丨フ一丨
名稱橫折、橫、橫、豎、豎、橫折鉤、橫、橫、橫、豎、橫折、橫、豎鉤
部首門部總筆畫13畫結構上三包圍
五筆USKD五行-統一碼959C
筆順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丨フ一丨
名稱橫折、橫、橫、豎、豎、橫折鉤、橫、橫、橫、豎、橫折、橫、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閜xiǎ(ㄒ一ㄚˇ)
⒈ 裂開:“谽呀豁閜。”
⒉ 大杯:“小之為杯,大之為閜。”
統一碼
閜字UNICODE編碼U+959C,10進制: 38300,UTF-32: 0000959C,UTF-8: E9 96 9C。
閜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閜kě(ㄎㄜˇ)
⒈ 〔閜砢(kē)〕重疊倚靠的樣子,如“坑衡閜閜,垂條扶疏。”
⒉ 彎腰:閜腰。
※ 閜的意思、基本解釋,閜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閜【戌集上】【門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火下切《集韻》許下切,音?。《說文》大開也。《廣韻》大裂。《博雅》閜,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谽呀豁閜。《註》閜,呼下反。索隱曰:豁閜,空虛也。
又《說文》大杯亦爲閜。《揚子·方言》閜,桮也,其大者謂之閜。《博雅》閜,杯也。《釋文》呼雅切。
又《集韻》倚可切。同。《說文》門傾也。或省。《史記·司馬相如傳》阬衡閜砢。《郭璞註》閜,惡可反。阬衡閜砢揭孽傾敵貌也。《漢書註》閜,烏可反。閜砢,相抉持也。
又《集韻》口我切,音可。義同。
又《正字通》音斝。亦大杯,受六升。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閜【卷十二】【門部】
大開也。從門可聲。大杯亦爲閜。火下切
說文解字注
(閜)大開也。引申爲凡大之偁。上林賦曰。谽呀豁閜。司馬彪云。谽呀、大皃。豁閜、空虛也。方言。閜、桮也。其大者謂之閜。從門。可聲。火下切。十七部。大桮亦爲閜。五字葢後人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