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迣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迣zhì(ㄓˋ)
⒈ 擋,遮擋:“部落鼓鳴,男女遮迣。”
統(tǒng)一碼
迣字UNICODE編碼U+8FE3,10進(jìn)制: 36835,UTF-32: 00008FE3,UTF-8: E8 BF A3。
迣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迣lì(ㄌ一ˋ)
⒈ 超越:“體容與,迣萬里。”
英文
to leap over※ 迣的意思、基本解釋,迣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迣【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古文迾字。《說文》迾,晉趙曰迣。《前漢·鮑宣傳》部落鼓鳴,男女遮迣。《註》言聞桴鼓之聲,以爲(wèi)有盜賊,皆當(dāng)遮列而追捕也。
又《集韻》丑制切,音跇。《玉篇》超踰也。《前漢·郊祀歌》體容與,迣萬里。俗譌作、,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迣【卷二】【辵部】
迾也。晉趙曰迣。從辵世聲。讀若寘。征例切
說文解字注
(迣)迾也。晉趙曰迣。鮑宣傳。部落鳴。男女遮迣。此其義也。禮、樂志。體容與。迣萬里。孟康迣音逝。此叚借也。從辵。世聲。讀若寘。按許有窴無寘。寘者窴之誤。凡寘彼周行、寘諸河之干皆當(dāng)作窴。眞聲而八十五部者、合音也。迣征例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