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嶩
讀音náo注音ㄋㄠˊ繁體嶩
部首山部總筆畫16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MMAE統(tǒng)一碼5DA9
筆順丨フ丨丨フ一丨丨一一ノ一一フノ丶
名稱豎、豎折/豎彎、豎、豎、橫折、橫、豎、豎、橫、橫、撇、橫、橫、豎提、撇、捺
部首山部總筆畫16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MMAE統(tǒng)一碼5DA9
筆順丨フ丨丨フ一丨丨一一ノ一一フノ丶
名稱豎、豎折/豎彎、豎、豎、橫折、橫、豎、豎、橫、橫、撇、橫、橫、豎提、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嶩náo(ㄋㄠˊ)
⒈ 古同“峱(náo)”,古山名,在中國山東省淄博市境內(nèi)。
統(tǒng)一碼
嶩字UNICODE編碼U+5DA9,10進制: 23977,UTF-32: 00005DA9,UTF-8: E5 B6 A9。
嶩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嶩的意思、基本解釋,嶩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嶩【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3畫
《玉篇》奴刀切。同峱。平嶩。山名,在齊地。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峱【卷九】【山部】
山,在齊地。從山狃聲。《詩》曰:“遭我于峱之間兮。”奴刀切
說文解字注
(峱)峱山也。舊奪峱字、也字。今補。三字句。在齊地。上文五嶽不言在者、人所共知。不待言也。齊風還曰。遭我乎峱之閒兮。傳曰。峱、峱山也。地理志引作嶩。師古云。亦作巙。音皆乃高反。從山。狃聲。奴刀切。古音在三部。詩曰。遭我于峱之閒兮。今詩于作乎。漢書作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