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蘗
讀音niè注音ㄋ一ㄝˋ繁體蘗
部首艸部總筆畫20畫結構上下
五筆AWNS、ATNS五行木統一碼8616
筆順一丨丨ノ丨フ一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一丨ノ丶
名稱橫、豎、豎、撇、豎、橫折、橫、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橫、豎、撇、捺
部首艸部總筆畫20畫結構上下
五筆AWNS、ATNS五行木統一碼8616
筆順一丨丨ノ丨フ一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一丨ノ丶
名稱橫、豎、豎、撇、豎、橫折、橫、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橫、豎、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蘗niè(ㄋ一ㄝˋ)
⒈ 樹木砍去后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蘗枝。分蘗。
統一碼
蘗字UNICODE編碼U+8616,10進制: 34326,UTF-32: 00008616,UTF-8: E8 98 96。
蘗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英文
stump, sprout※ 蘗的意思、基本解釋,蘗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蘗
櫱 niè
〈名〉
(1) (形聲。從木,薛聲。本義:被砍去或倒下的樹木再生的枝芽)
(2) 同本義 [tiller]
若顛本之有由蘗。——《書·盤庚上》
苞有三蘗。——《詩·商頌·長發》。朱注:“蘗,旁生萌蘗也。”
非無萌蘗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尋木起于蘗栽。——《文選·張衡·東京賦》。注:“斬而復生曰蘗。”
(3) 又如:槎蘗(砍伐幼林)
(4) 植物的芽 [sprout]
茶之佳品,芽蘗細微,不可多得。——王觀國《學林》
(5) 如:蘗芽(草木萌生的新芽)
詞性變化
◎ 蘗 niè
〈形〉
通“糱”。高 [high;tall]
宋王筑為蘗臺。——《呂氏春秋·過理篇》
◎ 蘗
櫱 niè
〈名〉
(1) 生芽的米 [budded rice]
蘗,芽米也。——《說文》
(2) 釀酒的曲 [yeast for wine-making]
以蘗為酒。——《管子·禁藏》
(3) 又如:蘗酒(曲酒);蘗曲(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