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嚭
讀音pǐ注音ㄆ一ˇ繁體嚭
部首口部總筆畫19畫結構左右
五筆FKUK統一碼56AD
筆順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丨フ一一ノ丨丶丨フ一
名稱橫、豎、橫、豎、橫折、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撇、豎、點、豎、橫折、橫
部首口部總筆畫19畫結構左右
五筆FKUK統一碼56AD
筆順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丨フ一一ノ丨丶丨フ一
名稱橫、豎、橫、豎、橫折、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撇、豎、點、豎、橫折、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嚭pǐ(ㄆ一ˇ)
⒈ 大。
⒉ 古人名用字。
統一碼
嚭字UNICODE編碼U+56AD,10進制: 22189,UTF-32: 000056AD,UTF-8: E5 9A AD。
嚭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否、喜聲英文
mound, lump; stealthily※ 嚭的意思、基本解釋,嚭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嚭【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6畫
《唐韻》匹鄙切《集韻》《韻會》普鄙切,音秠。《說文》大也。
又人名。《左傳》吳太宰嚭。《集韻》或作噽,亦作嚭。《楚辭·九思》忌嚭專兮郢吳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嚭【卷五】【喜部】
大也。從喜否聲。《春秋傳》:“吳有太宰嚭。”匹鄙切文三重一
說文解字注
(嚭)大也。從喜。否聲。按訓大則當從丕。集韻一作噽是也。匹鄙切。十五部。春秋傳吳有大宰嚭。見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