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劗
讀音zuān注音ㄗㄨㄢ繁體劗
部首刂部總筆畫21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TFQJ統(tǒng)一碼5297
筆順ノ一丨一ノフノ一丨一ノフ丨フ一一一ノ丶丨丨
名稱撇、橫、豎、橫、撇、豎提、撇、橫、豎、橫、撇、豎彎鉤、豎、橫折、橫、橫、橫、撇、點(diǎn)、豎、豎鉤
部首刂部總筆畫21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TFQJ統(tǒng)一碼5297
筆順ノ一丨一ノフノ一丨一ノフ丨フ一一一ノ丶丨丨
名稱撇、橫、豎、橫、撇、豎提、撇、橫、豎、橫、撇、豎彎鉤、豎、橫折、橫、橫、橫、撇、點(diǎn)、豎、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劗zuān(ㄗㄨㄢ)
⒈ 同“剪”。
統(tǒng)一碼
劗字UNICODE編碼U+5297,10進(jìn)制: 21143,UTF-32: 00005297,UTF-8: E5 8A 97。
劗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劗的意思、基本解釋,劗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劗【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9畫
《唐韻》在丸切《集韻》徂丸切,音巑。《玉篇》鬀髮也。減也,切也。
又《唐韻》借官切《集韻》祖官切,音鑽。吳人謂髠髮爲(wèi)劗。
又《正韻》子踐切,音剪。《前漢·嚴(yán)助傳》劗髮文身之民也。《註》晉灼曰:淮南子云:越人劗髮。劗與翦同。
又《讀書通》通作攅。《韓非子·用人篇》隨繩而,因攅而縫。
又通作鑽。《左思·魏都賦》鏤膚鑽髮。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翦【卷四】【羽部】
羽生也。一曰羽。從羽前聲。即淺切〖注〗,矢。
說(shuō)文解字注
(翦)羽生也。羽初生如前齊也。前、古之翦字。今之歬字。一曰羽。舊作矢。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鏇不翦羽謂之志。翦者、前也。前者、齊也。鍭矢、前其羽短之使前重。志矢、不前羽較長(zhǎng)。喪禮則鍭矢骨鏃。異於金鏃。志矢無(wú)鏃短衛(wèi)。異於骨鏃不前羽。按鍭矢前羽、謂羽爲(wèi)翦。因之志矢之羽、亦謂之翦。故云一曰矢羽。從羽。歬聲。卽淺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