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百年前,我們的祖輩篳路藍縷,前赴后繼,為了逃脫暴政與酷吏,來到了這片荒地,自稱‘自由民’。
2.索元禮開了先河后,一時間酷吏紛紛涌現,其中和索元禮齊名的是來俊臣,二人被合稱為“來索”,即來逮捕的意思。
3.我們痛恨貪官酷吏,也不能原諒欺良壓善的"執行者"。
4.循吏和酷吏在我國歷史上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官吏類型。
5.史稱靖本酷吏,諂事公孫瓚,乃得邀寵,但觀其甘與同殉,尚有忠忱。
6.“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從而揭示了惡法酷吏貽害人間無窮。
7.相傳初唐武則天時,當時工安某廚師以豬肚頭和鴨胗制成一道菜,名為“攛雙丞”,影射當權酷吏尚書左丞周興和御使中丞來俊臣。
8.武則天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任用酷吏,采用嚴刑峻法,消除異己。
9.封建皇帝試圖任用酷吏來整肅天下,其實不過是救火揚沸罷了。
10.揚州大都督雄兵在握,經武則天稱帝的大周朝平息徐敬業之反后,大州嚴府,吏治肅然,流配犯人若敢西行,動輒得咎,罪上加罪,而酷吏執法,輕則鞭笞重則砍頭。
11.在歷史上,這樣的酷吏舉不勝舉。
12.對于酷吏,司馬遷表現出一種復雜態度.
13.當時荊州一地混亂不堪,山賊強盜多如牛毛,州縣酷吏相互勾結,黎民百姓無法謀生,紛紛背鄉離井遠逃他鄉。
14.更何況對于酷吏們來說,“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是他們無法解套的魔咒。
15.所以劉鶚認為,這些人在剛正清廉、不謀私利的面具下,任性妄為,剛愎專橫,名為“清官”,實為酷吏,危害性其實比贓官更大。
16.到漢武帝時,隨著私有制經濟的發展,兼并之風愈演愈烈,豪強之勢如日中天,漢武帝遂啟用大批酷吏去摧折豪強。
17.日減日削,所存不給,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務,酷吏又以意為差遣,則條鞭之外,役又興焉。
18.酷吏成也好,敗也罷,豐富的歷史教訓,斑斑可考;然其留害遺毒之深,不可小覷,有識之士,當思過半矣。
19.此后他轉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依然采取嚴打措施,不惜使自己的行為類似于西漢的“酷吏”,效果自然顯著,據說使奸盜屏跡。
※ "酷吏"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