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們幾乎從不思量自己的軟弱,卻舉國一致地指責古人的強梁;他們也從不檢視自身理論的蒼白,卻近乎偏執(zhí)地拿著自制的標尺,去裁量古人,評騭前史。
2.全書45萬字,古來詩家作品多所評騭,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詩人更被重點論列。
3.其上有他摯友王翚的題識,評騭畫藝,感懷舊誼,言出由衷。
4.德國史家孟孫氏,評騭錫札曰:“彼由青春之杯,飲人生之水,并泡沫而干之。
5.當戊戌年間,兩人評騭中國報界,以之為第一,而《時務(wù)報》不與焉,亦可以見其價值矣。
6.先生喜讀古今書,評騭數(shù)十百篇,借此自娛。
7.很抱歉,我講不出更多你的故事,也無法對你的專業(yè)著述有所補益、評騭。
8.“此一評騭標準之轉(zhuǎn)變,實為初唐詩轉(zhuǎn)變?yōu)槭⑻圃娭淮箨P(guān)捩,未可以等閑視之也。
9.至有評騭所謂:白石篆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10.人間世》)可謂深明世情的確然之論,然而,評騭是非,著書立言,能夠做到善人之善而不溢美,惡人之惡而不溢惡,殊非易事。
11.但從分布于各卷后的論贊和部分條目下的簡短評議中,以及對相關(guān)人事評騭的語氣上看,其編纂是有著明顯的思想傾向。
12.這位北大教授對《物權(quán)法(草案)》的批評質(zhì)疑涉及意識形態(tài)、法理等相當高的層面,作為非專業(yè)人士,我顯然無能力對此妄加評騭。
13.“湖南衡陽王船山夫之以孤介拔俗之資,沉博多聞之學,注經(jīng)論史,評騭百家,著作等身,巍然為一代大師。
※ "評騭"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