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成立后即由蔡元培負責選定國旗、國歌等事宜,在內部討論定了個五色旗為國旗,國歌則選了江蘇政府民政廳次長沈恩孚的歌詞。
2.辛亥雙十,義起武昌,*制覆亡,民國肇建,五色旗揚,開啟共和。
3.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
4.同樣的五色旗,卻一以貫之使用著蟠龍盾徽的標志,以及源之于清末的北方軍稱號,這讓那些醉心于滿清中興的遺老遺少們都產生了誤解。
5.六是由主辦社派人打出五色旗,在旗桿懸掛上洋蠟、打氣筒、牛籠嘴、馬叉子、紅白蘿卜等物,到鄰村去游街,接著騎馬到各村的墻頭拔社旗,強迫參與。
6.在有些廣告中,“雙十節”的元素被巧妙地用上了,其中利用最多的元素是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7.拖床碾出閱冰嬉,走隊橐了五色旗。
8.沙洲之中有一座只有一個僧侶的寺廟,可以脫了鞋在干凈的細沙地上行走,看五色旗飄揚,陽光照射在佛陀祥和的面龐上。
9.同年在上海召開的共和聯合會大會議決:“取五族共和的意義”,以五色旗為國旗。
10.上午出門,主意是在買藥,看見滿街掛著五色旗,軍警林立。
※ "五色旗"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