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唐代至元代科場中存在錯綜復雜的經術與文學之爭。
2.但宋欽宗并不管那么多,不理解的也要執行,至于“科場韻腳,用丸字者皆黜落”,反正后果自負。
3.那一世里,科場失意后,唐寅曾經修過佛法,號稱六如,洗髓經倒背如流。
4.李汝珍借唐代武則天當政時期作為背景,重點關注了一位科場失利的廣東才子唐敖,心灰意冷之余,唐敖決定遠離“紅塵”,跟著舅兄出海做生意去也。
5.這種現象的生成,既是科場激烈競爭所引發的焦慮與無奈的結果,也是明人對社會、自然整體認知局限的自白。
6.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門,十分勢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題名,青云直上,夫貴妻榮,誰知唐伯虎卻因科場舞弊牽連,失去仕進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
7.萬歷十一年(1583),焦竑會試落第,萬歷二十五年,焦竑受科場案的影響而遭貶官時,李贄均馳書并賦詩勸慰。
8.舉子科場寫詩作賦,既要牢記字韻,又不能犯諱,這就催生了韻書的纂修。
9.在科場盤桓的多年里,朱次琦先后三次為父母守喪,他遵守禮法,每次都守喪三年,守喪期間絕不飲酒食肉。
10.科場逼近,考官務各小心敬慎,毋得徇私騰謗。
11.而經歷了半生的科場蹭蹬,加之至親離世,身心疲憊使得他開始轉向了對佛學的熱情。
12.寓意青云得路,科場及第,一帆風順,前途無量。
13.“永嘉文體”是盛行于南宋乾、淳時期的科場程文體式。
14.可是他為什么不求上進,去科場考試,揚名天下呢?反而終日“風流游蕩,不務正業”?
15.在科場關節作弊中,也有不少弄巧成拙張冠李戴的事。
※ "科場"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