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忠賢與東林黨相爭之時,崔呈秀別出新裁,向魏忠賢進獻“同志諸錄”。
2.從此,東林黨成了十惡不赦的罪名,許多想往上爬的人,都拼命附和攻擊,以取悅于魏忠賢。
3.此次主持湖廣鄉試的官員多是齊黨和楚黨,稍微出一點差錯,東林黨很可能會借機尋事,小事化大,對齊楚官員大肆攻擊。
4.但由于東林黨等其他相關概念的干擾,人們對東林書院本身的認識與研究未免有所缺欠。
5.他不過是一個棺材瓤子!在我們廠帥魏大人面前,嘿嘿,不說了,反正你記著一條,他們東林黨人的尾巴長不了了!
6.在客氏不斷唆弄下,熹宗漸漸從任用東林黨人變為寵信宦官近侍。
7.朝堂上東林黨人一敗涂地,聽說下獄的那幾位受了非刑,據說有人已經招了,看來東林黨是死王*亮肚皮——翻不了身了。
8.作為黨爭一方的東林黨人對張居正改革既支持又反對的態度,體現了其在探索濟世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態。
9.在如此大好形勢下,何以最終雙方依然鬧至不堪收拾而決裂?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東林黨人狹隘的門戶之見,還有那些自私甚至嫉妒之心。
10.魏忠賢為了加速陷害東林黨人,開館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維華的基礎上纂輯萬歷、泰昌、天啟三朝有關三大案的檔案資料,加上案語而成。
11.老范人材出眾,儀表堂堂,這聲大吼,不僅讓王公公嚇了一跳,以為遇到了東林黨那群奸賊,也引來了幾個路人圍觀。
12.一擔生絲就有一、兩百兩銀子的利潤,即使萬歷皇帝再杖殺一百名東林黨人,也無法阻止無數的沿海大佬,利用祖宗成法,逼皇帝就范。
13.但是卻并非跟他們一樣整日以黨同伐異為己任,再加上福王之死東林黨人嫌疑重重,讓他心中已經生了厭惡。
14.東林黨的小人,黨同伐異,想謀算咱家,盡管放馬過來,扯個**的大旗!
15.只知晚明東林黨爭,明末三案,閹黨亂國,卻不知本朝科技發達、人才濟濟,眾人只記住了那皇帝昏庸荒唐事,卻不知明代內閣首輔制。
16.自泰昌元年東林黨得勢后,其黨羽便遍布朝中,霸占內閣,盤踞要津,任人唯親,黨同伐異,勢力之盛,中外側目,民間有“東林天下”。
17.那一群自命清高的酸臭文人如何是市井潑皮出身的魏忠賢的對手,到了天啟五年,閹黨就已經把持了朝政,東林黨幾乎被一網打盡。
18.現在朝堂上的局勢正如李文彰所說,浙黨黨魁方從哲位居首輔,聯合齊楚兩黨對東林黨大肆打壓,不少東林黨官員都被排擠下野,剩下的也只能是相機而動。
19.文官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宣黨、昆黨,名目眾多。
20.閹黨,東林黨,是國內一直興風作浪的白蓮教,亦或是關外蠢蠢欲動的女真?一場大爆炸,究竟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第一百二十五章,接入。
※ "東林黨"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