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陀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是名欲無減。
2.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種種不同,怎可能都是圓顱方趾?可笑世人愚昧,不知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方可見佛祖。
3.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乃服藥有效,乃成仙。
4.貪欲者,眾惡之本;寡欲者,眾善之基。
5.眾善男子,按照我的想法,現(xiàn)在,佛世尊,是要說大法了,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6.12.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7.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8.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9.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是諸佛的教導。
10.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11.其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謂佛教”,佛教主張揚善去惡、勸人為善,強調(diào)戒律,擁有勸善的社會教化。
12.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學佛修道的人,廢物多,懶的多。佛叫你精進,你做不到,叫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論諸惡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為他懶嘛!這是我們要自我檢討的,非常嚴重的問題。
13.當我們能夠?qū)W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我們就會遠離邪惡而走在宇宙的性德上。
14.我們學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樣,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第一個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開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個是自誤,聰明反被聰明誤。
15.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出自:宋·朱熹《仁說》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朱熹?
16.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仁說》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朱熹?
※ "眾善"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