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層為代表席,每個座位均設有12種語言的譯意風及電子表決器。
2.當時上映的外國片不是原版對話,就是打上一些半文不白的字幕,即使偶爾在一些影院也搞上“譯意風”,但仍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
3.天津最早備有“譯意風”(能將外語翻譯成漢語)的影院是明星影院(今和平影院),創建于1927年。
4.昨天,他們的聲音時刻響在譯意風的聽筒里,響在每一位與會者的耳畔,但是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們就坐在會場后方不足10平方米的聲音處理間內忙碌著。
5.遇有外賓觀看中國戲劇演出或外國劇團來華演出,“譯意風”(同聲翻譯系統)可以傳出中譯外或外譯中的同聲翻譯。
6.1939年,大光明推出美國廠商為其*制的“譯意風”耳機,觀眾另付一角錢可以戴上它,由專人講解劇情對白。
7.到了上世紀30年代初,歐美有聲片涌入上海,有些首輪影院開始在座位上裝置“譯意風”,通過耳機向觀眾播講劇情和對白。
※ "譯意風"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