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導這種政策的明顯特點之一就是法制寬松,誰犯了什么小錯誤都可以不追究,有“網漏吞舟”之說。
2.不知??呆頭呆腦焚林而獵竭澤而漁黎丘丈人買櫝還珠冥頑不靈明珠暗投弄巧成拙陪了夫人又折兵親痛仇快網漏吞舟枉己正人無的放矢愚不可及。
3.缺乏事前監督,執法只打死老虎——這是造成吞舟是漏,使貪贓枉法者。
4.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
5.漁人張網于淵,以制吞舟之魚。
6.要是朝鮮不同意為此目的的核查,或者查出來有先前違約證據,那國際社會不會吞舟是漏。
7.對此,你當然可以說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我更可以認為是吞舟是漏。
8.黑心權力始終是黑心律師最主要的幫兇,甚至是讓罪犯吞舟是漏的主導者。
9.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10.當考核、問責體系“網漏吞舟”,對缺崗聽之任之,吏治注定會處于失序狀態。
11.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
12.用這類小說證史,既要有“網漏吞舟”的取舍決心,又要用正史或官方文獻相比對,方能對該史實有個立體地了解。
13.很有必要查查是誰將央視春晚邀請函當成了“特赦圣旨”從而對魏三網開一面,如果這樣的事情總是不了了之,那“吞舟是漏”自然也會隨處可見。
14.很多人擔心,通過“雅賄”洗錢,讓貪官多了一些隱秘通道,更難查處,更多的貪官由此“吞舟是漏”。
15.用“量化指標”查處土地違法,難免掛一漏萬,難免吞舟是漏,難免會讓人覺得是在搞運動式執法,實在無法讓人寄予期待。
16.過去由于法制不夠健全,使得有些對人民犯了大罪的吞舟之魚居然漏網了。
※ "吞舟"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