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些“小人物”,就是作者說的“老實人”;他們做事講良心,不曲學阿世,但品德卻成了負擔。
2.安徽桐城人,生于重慶,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畢業。
3.陳平原《學者應拒絕曲學阿世》一文寫道:保持學者良知,是治學第一律令,學者見了領導,千萬別激動,要不卑不亢,好話歹話都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4.用政客的陰謀經營學問,必然會曲學阿世;用市儈的伎倆從事藝術,必然會出賣藝術。
5.剛直不阿,定為當道所不容;曲學阿世,則為后世所不齒。
6.她11歲去了中國戲曲學院附中舞蹈系讀書,考上國戲,在李法曾和趙敏芬兩位老師的啟蒙下,走上演藝道路。
7.容庚教授生平為人不曲學阿世,不隨風俯仰,是那一代學人思想和人格的精髓。
8.這就是他晚年在給蔣秉南先生贈序中所講的“貶斥勢利,尊崇氣節”,以及絕不“侮食自矜,曲學阿世”。
9.全國解放后,上海成立戲曲學校和京昆劇團,培養昆曲新人,舉辦昆劇觀摩演出,使得昆曲這一古典藝術得以傳承。
10.禮部尚書李時柔和善逢,猾狡多智,南京禮部尚書黃綰曲學阿世,虛談眩人,諭德彭澤夤緣改秩,躐玷清華,皆陰厚于璁而陽附于萼者也。
11.吾聞窮巷多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商鞅?
12.倘若材料俱在,明知不實,仍然為了什么“經濟利益”而曲為之辯,那就是曲學阿世,跌破學者的底線,要誤入歧途了。
13.倘若明知材料不實,仍然為了什么“經濟利益”而曲為之辯,那就是曲學阿世,跌破學者的底線,要誤入歧途了。
14.寧波市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都市新甬劇《典妻》,日前榮獲由中國戲曲學會頒發的“中國戲曲學會獎”。
15.樂府學本有專門之學,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構成了完整的中國音樂文學史學,然而學界對樂府學的關注卻遠遠不夠。
16.曲學研究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了一個空前繁榮興盛的局面。
17.雖無系統的曲論著作留世,但在多篇散文中透露出自己的曲學心得,論及戲曲的地位、功能及價值,較為全面地表達了自己對戲曲創作所持有的觀點。
18.本報訊(記者張航)中國戲曲學院日前發布,2014年表演專業招生新增揚劇、河南曲劇、吉劇三個戲曲劇種。
19.上海市戲曲學校首屆昆曲班畢業,工花旦.
20.上海戲曲學校首屆昆劇班畢業女小生.
21.每天都有新的慈濟歌曲學,在永興熱食供應點,小朋友越來越多。
22.施一向尊重知識分子與社會運動人士,對墻頭草或曲學阿世的學者,施從不正眼對待他們,尤其對當權者過分恭維的假道學,向來不遺余力地進行批判。
23.10月20日,模特在北京舉行的國際美容時尚周“蟬衣曲裳”專場表演中,演繹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創造的時尚戲曲人物造型。
24.嚴老先生告訴筆者,建德在建國后并沒有婺劇團,直到1962年,應建德縣政府的要求,浙江省戲曲學校婺劇班56名同學集體支援建德,給建德帶來了一個新婺劇團。
25.了不起就是漢代的獨尊儒術,但是司馬遷在《史記》里就批判以儒學為控制手段的公孫弘是“曲學阿世”。
26.通過附中6年的作曲學習,從寫作藝術歌曲到鋼琴曲,從弦樂二重奏、三重奏再寫到管弦樂、鋼琴與打擊樂七重奏,思琳從中一直在摸索寫作技巧。
27.若隱居求志,行義達道;窮達一轍,不以曲學阿世;遭亂際變,守節奉義;生死一致,不以患難易操。
28.沈寵綏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學理論家之一,是繼魏良輔之后又一個曲學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29.達此境界,就能做到誠實不欺,敢講真話,不媚上諂下、弄虛作假;堅守操守,不曲學阿世、隨波逐流;以誠待人,不矯揉造作、口是心非。
30.文化人不僅不為“比較淺”的觀點惶恐,甚至還故意“曲學阿世,虛談眩人”——這一中國文化傳統中最為令人不恥的文人品行,如今竟承衣缽者眾。
31.文化人不僅不為“比較淺”的觀點惶恐,甚至還故意“曲學阿世,虛談眩人”——這一中國文化傳統中最令人不恥的文人品行,如今竟衣缽者眾。
32.“不媚時、不曲學阿世、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回避危險。
33.知識分子的立身之本是“學問”,其墮落方式就是所謂的“曲學阿世”。
34.好在我著書立說的時期,武俠小說研究還沒成為時尚,不至于被指為‘曲學阿世’。
35.晚明是中國古代曲學發展的轉折關鍵期,繁復駁雜多有創新是其總體特征.
36.在他們生前,不求聲名顯赫,也不會曲學阿世,只是甘為人梯的平民學者。
37.2004年7月1日,中國戲曲學會在寧波舉行頒獎儀式,授予據柔石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改編的甬劇《典妻》“中國戲曲學會獎”。
※ "曲學"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