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謝莊一向富于文采,他援筆立就千言,辭賦的內容哀艷可泣。
2.遵彥即命德林制《讓尚書令表》,援筆立成,不加治點。
3.心潮澎湃之余,他援筆疾書: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4.由此,許多宦官能夠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夠通古曉今,擬旨援筆立就。
5.心懍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6.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
7.求贊于慈觀,慈觀援筆立就云:“無上雄文貝葉鮮,幾生三藏往西天,行行字字為珍寶,句句言言是福田。
8.素臣觸起思鄉之念,援筆立成一絕道:管弦風里美人香,玉手殷勤奉夜光;醉臥氍毹扶不起,又揮雙淚到家鄉。
9.丁謂、王曾奉旨入值殿廬,相對跪坐于兩丈開外的榻側幾前,各自援筆濡墨,文不加點的唰唰記錄著。
10.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需目染之下,他也極具文才,能援筆成章,文不加點。
11.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極具文才,能援筆成章,文不加點。
12.宿醉未醒的李白,欣然接受了任務,援筆立成三首《清平調》,贊美楊貴妃的美麗,說“云想衣裳花想容”。
13.次年,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14.晏殊14歲應神童試,真宗召他與進士千余人同試廷中,他神氣自若,援筆立成。
15.對我而言,看到一個小鎮竟然獲得了這種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失為中華文化復興的局部征兆,理應支持,故援筆為序。
16.對我而言,瞥見一個小鎮竟至獲患了這類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失是為中漢文化再起的局部晴雨表,理應支持,故援筆為序。
17.對我而言,看到一個小鎮竟至獲致了這種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失為中華文化復興的局部晴雨表,理應支持,故援筆為序。
※ "援筆"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